中美首次交锋,我国“王牌军“对战美方“常胜军“,美军损失惨重
引言
2005年,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来到我国进行访问。这位在美国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,来到我国提出要参观的唯一一支部队,就是我国的第39军。拉姆斯菲尔德向来有"五角大楼军阀"的称号,还曾亲手策划过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。这样的一位人物,为何偏偏对我国的第39军分外看重?这还得从抗美援朝时期的一次战争说起。
1、 中美的精锐部队首次相遇
云山城位于朝鲜北部,是个非常重要的交通要地。为了拿下这个地方,我方派遣了第39军前去进攻,美军则派出了骑兵第1师进行增援,而这两支队伍正好都是中美两国的精锐之师:我方第39军成军历史很长,它的前身是红15军团,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取得过很多的战功。美国骑兵第1师的成军历史更是漫长,它创建于1855年,参加过的战争不计其数,从来没有打过一场败仗。因此,在美国,骑兵第1师被称为"常胜军"。当时,第39军先到达了云山城,想要快速拿下这里给韩方来个"下马威"。但韩方误以为这是朝鲜方面的军队,害怕自己会被包围,于是就急忙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美军。
展开剩余76%美军知道韩方军队战力不行,于是就把骑兵第1师派了过去。所以在战斗刚开始的时候,第39军和骑兵第1师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真正身份,他们都以为跟己方作战的是韩国军队和朝鲜军队。不过很快,这两方都发现了对方的不同寻常。战斗开始后,我军率先在外围阵地向敌方展开了进攻。从攻击方式和炮火的密集程度中,美军迅速发现这绝非是之前一直在打败仗的朝鲜军队。与此同时,在我军战士被敌军火力压制得无法前进之后,我方指挥官也判断出这并非是一直都表现得十分"废柴"的韩国军队。
2、 展开对决
发现我军被压在半山腰无法继续进攻后,我军指挥官迅速改变作战策略,先是加强了正面的火力进攻,将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在此,随后又派出了一部分的兵力从侧面包抄,准备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。我军的战略十分成功,美军只顾着加大火力压制我军的正面进攻,完全没有发现己方已经被我军从侧面包围。直到我军突然从背后出现把刺刀插到了他们的身上,美军才猛然惊醒。也就是在此时,我军才终于确定了敌方的真正身份竟然是美国的"王牌军"。随后,军长吴信泉为了让美军知道一下谁才是真正的"王牌军",迅速根据当时的战况做出了一系列部署。
云山之战打响之前,我军右翼的343团就已经在龙头洞设置了阻击阵地。美军发现这个阵地后预感到云山战场不妙,于是派出了骑兵第1师第五团前去增援,这支队伍正好跟我军343团打了个照面,双方很快展开了激战。虽然美军的火力非常强,但由于我军的坚守,直到天黑,它也没能前进一步。就在它准备撤退的时候,我军突然发起了反击。美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输的一败涂地,第五团中的一整个连都被歼灭了。而在另一边,我军左翼117师也歼灭了韩1师第15团。这两翼战场的胜利,使得云山上的美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云山上,担任主攻的116师在一夜的激战后彻底清除了云山外围的敌军,346团的4连则乔装成韩军让美军放松警惕,然后直接将三滩川大桥的守军全部歼灭。就这样,我军顺利进入了云山城内部,如神兵天降一般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。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,美军第三营全军覆灭,未曾损毁的坦克、汽车、火炮全部被我军缴获。在战斗中,我军还曾截获过8辆大卡车,上面装满了美军的尸体,人数多达400人。打了三天两夜的云山之战,39军歼灭了美骑兵第1师2700多人,缴获了4架飞机,28辆坦克,184辆汽车,190门大炮和不计其数的枪支弹药,可谓是大获全胜。
结语
云山之战是中美两国历史上的首次交锋,更是两国精锐部队之间的强强对战。我军的大获全胜严重打击了美军的自信心和嚣张气焰,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事后,很多国家都将这场战斗写入了书中,甚至将其称为"艺术",可见对于云山之战中第39军的战略战术,各国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拉姆斯菲尔德才对我国第39军如此的重视。
参考文献
《朝鲜战争》
《李奇微回忆录》
《美国兵眼中的朝鲜战争》
发布于:天津市